农民工马文兵的成长故事
过去出来打工就为养家糊口,现在在工地上这么多年,见了世面,有了梦想,希望能成为桥梁建设专家。——马文兵
身高1.72米 ,体重65公斤,带600度近视眼镜的马文兵,因为好动,为人敏锐,被同事们称为猴精。这个来自贵州省溢真仡佬苗族自治县忠信镇石笋村马家组的39岁工长,已经跟随中交二航局修建了四座世界级桥梁,练就了电气、起重、指挥调度等技能,先后获得“武汉市优秀进城务工青年”、“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优秀农民工”等荣誉。
初中毕业外出打工,工地上拿到本科文凭
家庭贫困,父亲早逝,整个家庭的重担落在母亲一个人的肩上。看到母亲不堪重负,初中毕业的我毅然跟随着堂舅的贵州道桥有限公司来到了中交二航局江界河大桥建设工地,成为二航局协作施工队的一员。那年我才19岁。那个年代,没有大型的机械,施工主要靠人力,我当时非常瘦弱,力气小,戴着一副近视镜,在民工队里是一个“另类”, “试用工”三字,严重刺激了我的自尊心,我当时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混,用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当时让我负责现场材料,与我好动的性格有些格格不入。工作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现场需求,于是,一年半后,我辞职了,重新回到学校读书。1994年,我来到了广州鹤山市树仁技术学校学习机电一体化,两年后,我以优秀的成绩拿到了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证。
1996年,我再次跟随着堂舅来到了当时中国首座跨径超千米的特大型钢箱梁悬索桥梁,也是20世纪“中国第一、世界第四”的大钢箱梁悬索桥--江阴长江公路大桥,这次不同的是,有了技术,在民工队里面当上了电工。凭借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和钻研的精神,很快就成为民工队里面小有名气电工和维修工,又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进入了二航局项目部。这点小小的变化,让我体会到了知识的重要,增加了自信心。
2006年,在坝陵河大桥项目部,我在现场负责钢桁梁架设,很多图纸看不懂。于是,当年5月份的时候,我在网上填报了陕西职业技术学院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当时,现场施工任务非常繁重,每天早出晚归,根本没有时间学习,我就把书本随身携带,利用中午工人的休息时候,或许是别人抽烟、吃饭的时间看看书……那个时候精力非常充沛,充满着求知的欲望,感觉不到疲倦,白天上了一整天的班,晚上还躲在被窝里面看书,一定要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才睡觉,基本上都是凌晨一点,有时候甚至到凌晨三点钟才入睡,第二天还正常上班,那段时光过得很充实。当时学校上课采取网上授课方式,为了学习和利用网络扩大自己的眼界,我说服妻子,买了一台价值七千多的电脑,而我当时的月工资只有两千多,电脑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感觉很值。
尽管如此努力,学习完专科,可一些从未接触过的东西无论自己怎么思考根本就看不懂,想请教身边有知识的大学生,一开始,心里存在严重的自卑感,比如在宿舍里,别人过来时候,我就用电脑装作打游戏,等人一走,我马上切换到学习界面,自卑感严重制约着自己的学习,但是随着不懂的东西越来越多,我只能放下那种自卑感,开始硬着头皮请教几个关系好的大学生,就这样,许多问题迎刃而解。记得,在一次电梯安装过程中,我拿到图纸后,有一个技术规范没见过,不知道怎么做,憋了整个下午,怎么也想不明白,然而第二天就要安装电梯了,技术规范搞不懂怎么安装呢?于是,我吃了晚饭后就直奔工程部,找到熟悉的技术员,向他请教这个技术规范,他给我耐心地讲解过后,我豁然开朗,慢慢地,就克服了心里的障碍,把请教别人当做一种乐趣,明白了“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道理。经过四年的努力,2010年7月,当我拿到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大专文凭的时候,我留下了激动的泪水,付出了终回报,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
从普通电工到建桥工长
在江阴长江公路大桥时,我就从民工队进入了项目部,还成为一名普通的电工,从事电工工作。我执着地向工地老前辈们请教学习,前辈们见我年轻好学,都很愿意教我。很快我就出师,成为项目部有名的电工。有一次,在大桥主塔电缆布线设计时,虽然缺乏可借鉴的经验,但我硬是推翻了主塔电缆的悬吊方案,改用塔肢本身的通风孔做电缆固定点,将电缆用量减少了一半,给项目部节约了成本,受到了项目部领导的表扬。
文章来源:《桥梁建设》 网址: http://www.qljszzs.cn/qikandaodu/2021/0113/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