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张拉与智能压浆工艺在桥梁建设项目中的应
桥梁建设过程中的预制梁部分,由于多种原因所致其一直是桥梁施工的重中之重。在传统的预制梁施工中,常常会因技术、材料或人为等多方面因素,导致预应力张拉控制不精准或孔道压浆不饱满不密实,直接影响着预制梁的建设质量,甚至为整座桥梁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智能张拉与智能压浆工艺被广泛地应用于桥梁工程的建设中,大大提高了桥梁建设项目的作业进度及建设质量安全。
1 智能张拉与智能压浆工艺技术原理
1.1 智能张拉工艺技术原理
预应力智能张拉工艺是结合了计算机技术,通过对计算机设置数据后由自动设备来进行操作和控制的一种新的技术成果。通过计算机的自动操控,不仅在操作人员的数量上有了减少,还可以充分保障应力实施时的生产安全,并且能够有效避免人工操作产生的偏差,既能提高施工效率,还能确保施工精度。
预应力智能张拉系统主要是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智能张拉主机、油泵及千斤顶,除此之外还有必备的管理软件及其他相关零件等,例如高压油管。其原理是将张拉应力这一控制指标输入到计算机中,并设定预应力伸长量的误差值作为校对的标准,保证应力与伸长量都能得到严格的控制。在张拉过程中通过传感器采集各台智能张拉主机的工作压力,以及智能千斤顶处反映的伸缩量等参数,从而能够综合判定是否达到张拉应力值及期望的钢筋伸长量。最后通过计算机汇总所有实时采集到的数据,对预设的数值与实际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判断是否存在张拉的偏差。
与传统人工张拉系统相比,智能张拉系统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首先,其可以同步多千斤顶的操作功能,避免了由于多个千斤顶操作不协调而影响数据偏差;其次,能够准确控制应力,通过计算机设置数值来实施应力,比人工张拉更精准;此外,能够有效提高伸长量的精确度,采用智能张拉技术的伸长量精确度比传统人工张拉精度要高出近十倍。
1.2 智能压浆工艺技术原理
在压浆过程中,预应力的孔道压浆对整体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质量影响也非常重要。通过孔道压浆,可以将预应力钢绞线包裹住,避免被氧化或其他因素锈蚀影响其受力,另外还可以加强预应力钢绞线与混凝土的连接性和整体性,提高构件的受力能力。
智能压浆工艺的基本原理也是依靠计算机技术来进行智能化控制,该系统主要由制浆系统、智能测控系统及循环系统三大部分组成,结构如下图所示。智能压浆技术首先要排出预应力孔道内的杂质及水分、空气等,通过将浆液置于制浆机、压降泵及孔道所组成的循环回路内循环流动来进行控制。在管道进、出口部分要设置精密的传感器实时测定压力,并将数据传输回计算机,由计算机通过管理软件来进行智能压浆控制。智能压浆工艺的优势在于可以保证孔道内的浆液质量和压力的指标符合要求并保持稳定性,从而能够保证压浆的质量。除此之外,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可以更好地调节流量,例如出浆口的压力最低值为0.5Mpa,传统的人工方式对于此精密数值的掌握较为困难,但应用智能压浆工艺只要设定好相关参数即可精确实现[1]。
2 智能张拉与智能压浆工艺流程与操作要点
2.1 智能张拉工艺流程与操作要点
要想确保预应力混凝土智能张拉工艺得到稳定控制,应首先做好施工准备工作,所有操作人员必须要熟悉智能张拉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流程,并提前检查好设备的完好程度及运行状态。在智能张拉系统运行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做好限位板、锚具与计算机的合理配合工作,对千斤顶的操作一定要严格遵守规范,并仔细核对千斤顶型号,否则会容易导致系统损坏或影响数据精确度。其次,在进行主从设备连接时,油管要做好区分,进油管与出油管不可混淆。当所有施工准备工作确认完成后,可以启动设备,此时要密切关注主机画面,看在启动运行过程中是否有错误提示以便进行及时的更正。最后,要在计算机的主界面中设定相关数据,包括张拉的梁型、控号等等,并要进行对照确认,根据系统自动选择参数。除此之外,在张拉的过程中要注意数据的保存,在结束张拉后要按相关操作规范拆除零部件,并且在日常设备的维护保养中要严格执行相关制度。
2.2 智能压浆工艺流程与操作要点
首先,要将提前拌制好的浆液,采用低转速搅拌来保证浆液的性质稳定及均匀性,转速控制在85r/min的速度较为适宜,然后连接压浆泵,利用压浆泵提供的压力使浆液可以输送到循环回路中。其次,在进出口位置要设置压力传感器,除此之外还要设置流量传感器,一方面可以测定进浆口的输出压力,另一方面要监控浆液流量,以免造成循环回路的堵塞,方便操作人员及时调整参数。另外,注意高压送浆管的设置,一般情况下在智能压浆系统中专门的传输管道可承受压力为8Mpa,选用符合规格的送浆管,能够有效保证压浆的顺利进行。最后,还要注意在制浆时要精准控制水胶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内容,浆液水胶比为时为宜。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及时关注计算机操作主界面,并要做好数据存储工作,历史数据可以在主机界面中回查得到[2]。
文章来源:《桥梁建设》 网址: http://www.qljszzs.cn/qikandaodu/2021/0222/611.html
上一篇:城市轨道交通桥梁创新设计及策略
下一篇:结合城市桥梁建设的防汛墙改建设计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