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现代桥梁之父”,他是天边那颗闪亮
124年前,1896年1月9日,中国桥梁专家、土木工程学家茅以升出生。
“中国桥梁之父”、“茅氏定律”,这些都是茅以升最闪亮的标签。
他爱国、爱桥,所以建造钱塘江大桥。
他爱国、爱桥,所以挥泪炸毁钱塘江大桥。
他只留下一句话:“抗战必胜,大桥必复!”
今日《国家记忆》,一起致敬大师。
1933年3月,正在北洋工学院任教的茅以升,接到来自杭州的电报和一封信函,要他立即赶往杭州,商谈筹建钱塘江大桥的事项。当年8月,钱塘江大桥的筹建工作拉开了序幕。考虑到当时的时局,茅以升拿出了一份非常有远见的大桥设计方案。
茅玉麟 茅以升之女
我父亲决定用上下两层的设计方案,当时抗日战争已经爆发了,他希望用公铁两用的双层现代化大桥从国防上也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934年11月11日,杭州六和塔下,五千余人会聚这里,举行盛大的开工典礼。就在大桥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时,从天而降的炮火降临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8月,淞沪会战全面爆发,狂傲的日本人叫嚣着“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中华大地上,战火四起。
在一次桥梁建设的作业中,茅以升和30多位技术骨干,正在沉箱内进行水下作业。突然,日本人的轰炸机声音传来,紧接而来的就是轰炸机投下的炸弹的爆炸声,日本人还是盯上了建设中的钱塘江大桥。
炸弹把大桥建设的电力设施炸毁,沉箱里的电灯照明和高压空气,都依靠上面供应,一旦断电断气,钱塘江的江水将会倒灌进沉箱里,包括茅以升在内的30多人命悬一线。
当时负责看管电闸的工人冒着生命危险,及时打开了水下沉箱的备用空气机,这才使得茅以升在内的30多名技术骨干无一人伤亡。钱塘江大桥的建造,才得以继续。
茅以升说,“桥工未完,抗战已起,这真急坏了人。”为了尽快为抗战提供交通支持,建设者们采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施工方法:上下并进。钱塘江大桥为了赶工,木桩、沉箱和钢梁,不分上下,都同时动工,上下并进。
1937年9月26日清晨,钱塘江大桥下层铁路运输线率先通车,当天大批抗战物资通过铁路运向前线,此后,每天无以计数的抗战物资通过钱塘江大桥不停地运向前线,支持中国抗战。钱塘江大桥的建成,不仅支援了抗战前线,也彻底结束了中国人不能自己建设现代化大桥的历史。
1937年11月16日下午,一位陌生人来到了茅以升的办公室,他就是南京工兵学校的丁教官。他一边取出公文,一边焦急地说:“奉了命令,因敌军逼近杭州,要在明日炸毁钱塘江桥,以防敌人过江。”这个消息,让茅以升心痛不已。收到消息的茅以升心情沉重地说出“造桥是爱国,炸桥也是爱国”一语未尽,热泪夺眶而出。
茅以升深知钱塘江大桥对于交通运输的重要性,绝不能让这座中国人费尽心血建立的大桥为日本人服务,他早在大桥建设时就做了一个方案,一个在他心中永远不愿被提及的方案。
1937年12月,日军逼近杭州,数不尽的物资和逃难百姓通过钱塘江大桥逃向南岸。12月23日,南京政府下达了炸桥命令。茅以升后来说,炸桥的心情,“就像亲手掐死自己的儿子一样”。他悲愤地在书桌上写下“抗战必胜,此桥必复”。
抗日战争胜利后,茅以升将一直随身携带的14木箱资料,完整地移交给了当时管理大桥的上海铁路局,这对钱塘江大桥后来的维护和修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抗战必胜,此桥必复,造桥人茅以升,在此刻实现了他的诺言。1946年,钱塘江大桥修复重建。
晚年茅以升
2001年,国际小行星中心正式发布公告,将发现于1997年1月9日的一颗小行星永久命名为“茅以升星”。茅以升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一生所建造的桥梁将永留人间。
这一颗承载着
茅以升学术思想和科学精神的
天体也将永远遨游寰宇、光耀苍穹
文章来源:《桥梁建设》 网址: http://www.qljszzs.cn/zonghexinwen/2020/1112/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