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BIM模型的交付与应用需要“共同语言”
?
BIM技术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BIM的核心思想、实现方法等都要追溯到30年前。有关BIM最早的记载是一个叫“建筑描述系统”的概念,是由美国的查理·伊斯特曼在《AIA杂志》上提出的。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国经历30多年的桥梁大发展,成为了桥梁大国,桥梁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而大建设时期已接近尾声,此前的大多数桥梁都是图板或者二维CAD时代的产品,这就造成了桥梁建设的管理效率低下、生产效率低下、资源的浪费、工期的延长,现场的质量安全、工人的生命财产等得不到有效保障。再则对于桥梁建设的全寿命周期来说,现阶段的建设模式情况下各个阶段、各个工程参与方,不同专业、不同业务之间的信息都是相互隔离的,是一个个信息的“孤岛”,这就产生了很多的重复性劳动,资料查询不方便,不能将全生命周期的所有资料进行集成,并根据资料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工作,不能高效地协同工作。
BIM技术的到来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本文重点研究BIM模型技术和BIM协同管理平台中,模型的交付与应用标准。
BIM模型交付与应用标准
目前市场上较为流行的BIM建模软件主要为四大类:Autodesk,Bentley,Dassault和Trimble;而用模软件主要包括Navisworks,Fuzor,3ds max等。BIM模型技术简而言之,即利用BIM建模软件建立可视化三维模型,结合市场上现有的用模软件,解决碰撞检测、4D施工模拟、工程出图算量、净空检查等问题。
依托荔玉高速,进行碰撞核算模型交付与应用标准的验证。在进行碰撞检测的过程中需严格按照最新设计施工图纸,并结合现场施工组织设计,利用BIM软件建立荔玉高速全桥模型,并将相应的BIM模型通过标准格式的转换,在相应的用模软件中进行碰撞检测。
?
碰撞检测技术路线图
BIM总实施方或者施工单位,将碰撞检测的结果生成检测报告反馈给设计单位,让设计单位进行设计校核。
?
碰撞检测
经过大量工程实践证明,为满足BIM模型技术的应用,BIM模型建模需遵循以下的模型应用与交付标准:
(1)严格遵循最新的施工设计图纸,以此为基础;
(2)结合现场施工组织设计、工期排班等;
(3)不同的BIM模型技术应用,选择性地建立所需模型,无需面面俱到,造成模型体量过大达不到预先设想效果;
(4)模型建立过程中模型的颗粒度,要和现场的管理细度匹配;
(5)尽量使用同一款建模软件进行建模,防止模型整合节段,不同软件格式上的不兼容,模型出现损失和缺漏;?
(6)其他。
BIM协同管理平台模型交付与应用标准
BIM的核心思想是“协同共享”,基于BIM技术的协同管理平台可实现不同项目参与方,全寿命周期不同阶段和不同业务之间高效的协同。BIM协同管理平台是以三维模型为载体,结合物联网、大数据、多终端和云平台等技术,打造建管养一体化平台,进行现场质量、进度、安全和成本的协同管理,其中BIM模型是基础。BIM模型可能是不同的项目参与方,利用不同的软件建立,进入同一协同管理平台需遵循同一交付与应用标准。
进行荔玉高速现场进度的管理,施工单位每个月、每个季度、每个年度,通过Project上报工程计划,作为项目的计划进度,监理单位通过旁站签认,采集每个分部分项工程实际进度,通过BIM技术将计划进度和实际进度做对比分析。
?
进度管控技术路线图
根据进度、质量、安全和成本的实际需求,BIM模型在BIM协同管理平台的应用中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依托于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建模,可以更好迎合现阶段工程管理的习惯和模式;
(2)建模颗粒度需均衡全寿命周期各阶段的需求或者针对不同的阶段对应不同的颗粒度;
(3)有选择性的建模,无需面面俱到,如临建设施;
(4)其他。
结合现阶段桥梁BIM技术研究状况,针对BIM交付与应用标准的研究发现:BIM模型技术的交付与应用标准,应严格遵循图纸、现场施工组织设计、选择性的建模、建模颗粒度要与应用需求相匹配;BIM协同管理平台的模型交付与应用标准,应依托于分部分项工程和现场管理的颗粒度相匹配;BIM模型应用与交付标准是基于BIM技术的建管养一体化的新的工作理念的基础工作之一。
文章来源:《桥梁建设》 网址: http://www.qljszzs.cn/zonghexinwen/2021/0305/649.html
上一篇:E型桥梁伸缩缝技术要求与产品特点
下一篇:基本养老金“17连涨”助力“老有所养”